健康大讲堂: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应诊专家】王贵玲,邢台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骨科疾病、儿童疾病等所致的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先后撰写了30余篇医学论文,参与临床科研10余项,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兼任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邢台市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问题是临床药物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我们提倡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即在疾病发生后,只要患者存在昏迷、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就要及时给予康复治疗。通过综合应用康复治疗技术,尽可能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各种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和降低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穿衣、吃饭、洗漱、步行、技能操作等。此外,康复治疗还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糖、脂质代谢及控制血压、纠正不良行为模式等,从而降低脑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有康复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矫形器治疗、传统治疗等方法。康复医疗主要是处理脑卒中患者的各种临床问题。物理治疗强调通过反复运动训练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和行走等。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疗、光疗、磁疗、水疗、超声波等。作业治疗则着重于训练患者操作能力,如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漱、家务等日常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方法,提高患者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能力;心理治疗是对脑卒中继发抑郁或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帮助其重拾信心。患者出现足下垂及内翻时可加用踝足矫形器治疗,关节粘连疼痛可采用中医疗法治疗。专业医务人员会根据不同障碍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评定,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为期开展综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肢体痉挛指的是肌肉张力过高,呈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常见的表现是“上肢挎篮状、下肢划圈行走”,严重的可导致关节挛缩变形,使原来可恢复步行的患者,也因明显的关节变形或活动受限而不能步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肢体痉挛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很多种,脑卒中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可以抑制痉挛的产生,对于痉挛严重者,最常用的是牵伸治疗和痉挛治疗仪器,还可以通过刺激、强化与痉挛肌作用相反的拮抗肌群力量,来抑制痉挛肌。对于手法治疗不能纠正的严重肌痉挛可采用神经阻滞、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来治疗。对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变形,除手法康复外,可配合矫形器,将痉挛肢体固定于正常的位置来纠正。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反复呛咳及容易误吸,可继发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首先要调整食物形态,以稠厚的流质为主,饮水最容易引起呛咳。进食时宜采用半卧位、颈部向前屈的姿势,这样既可以利用重力使食物容易吞咽,又可以减少误吸。每口食物量要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寻找合适的“一口量”。进食速度应适当放慢,出现食物残留口腔、咽部而不能完全吞咽情况时,应停止喂食并让患者重复多次吞咽动作或配合给予一些流质来促进残留食物吞入。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应该及早进行康复治疗,防止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