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简介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约60%的人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经常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
医师指导
主要症状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期前收缩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脉搏有间歇等。也有无症状者。可能因期前…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约60%的人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经常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
医师指导
主要症状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期前收缩次数过多时自觉“心跳很乱”,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脉搏有间歇等。也有无症状者。可能因期前收缩持续时间较久,患者已适应。此外,期前收缩的症状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不少患者的很多症状是由于对期前收缩不正确的理解和恐惧、焦虑等情绪所致。
生活指导
1.如果为生理性的情况,可消除各种诱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焦虑、消化不良等。应避免过量服用咖啡或浓茶等。必要时可服用适量的镇静药。
2.如为病理的情况,特别是有器质性病变,如甲亢、肺部疾病缺氧所致的房性期前收缩、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治疗应同时针对心脏病本身,如冠心病应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风湿活动者抗风湿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等,当心脏情况好转或痊愈后房性期前收缩常可减少或消失。
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当明显症状或因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吸烟、饮酒与咖啡因可诱发分性期前收缩,应劝导患者戒除或减量。治疗药物包括镇静药、β受体阻滞剂等,亦可选用洋地黄或钙通道阻滞剂。
心律失常(关于起搏器安装术)
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方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因心脏长时间搏动过缓,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为身体提供所需氧气,病人会出现相关症状(见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因心脏跳动太快,以至于在两次心搏之间,心腔无法完全充满血液,因此,被泵到全身的血液和氧气不足,造成相关症状;心室颤动为最严重的一种心律失常。发生室颤时导致只有很少量的血液泵到全身。发生室颤的患者很快就会失去知觉。均需据情况安装不同永久性起搏器。
医师指导
【病因】
许多疾病和药物会影响心脏的节律:
■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动脉栓塞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
■ 病毒感染
■ 使用或停用有些药物
■ 情绪波动、酒精、咖啡因和怀孕
■ 电解质紊乱
【临床表现】
1、心动过缓:头晕、眼花、黑朦、晕厥、抽搐、疲乏、气短、活动耐量降低、胸闷和心慌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体征可及心搏暂停长间歇或心率慢<40次/分。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波及QRS波,长间期后可见交界区或室性逸搏性心律;III度AVB: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室起搏点在阻滞部位稍下方,心室率约40~60次/分,QRS波群正常,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心室率可低至40次/分以下,QRS波群增宽。
2、室性心动过速:心悸、头晕、黑朦、晕厥乃至心脏停博。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体征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心电图: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形态异常,时限大于0.12s,ST-T波段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100-250次/分,心率规则;有时可见房室分离。
3、心室颤动:即刻晕厥、抽搐,如不及时除颤复律会导致病人猝死。心电图: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以上情况严重时多可危及生命,对于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多效果不佳,均建议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
生活指导
一、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
1、术前宣教
1)心理疏导: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患者主要的心理,起搏器治疗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知识缺乏、不了解治疗程序、害怕手术疼痛苦及术后并发症,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医务人员观察患者情绪,把握好交流技巧和时机,积极与患者沟,向他们说明起搏器植入方法、介绍手术医生的诊疗技术、经验,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运用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应对能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2)了解患者院外用药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停用具有抗凝的药物;避免饮酒、浓茶、咖啡;训练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防止术后尿潴留;手术当日吃清淡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牛奶、豆浆等。另外对待吸烟者,应劝其戒烟。
3)清洁皮肤:先用肥皂水清洁颈以下的肩部及乳头以上。备皮特别注意术前心动检测电极片位置,应避开手术切口部位。
2、术后健康宣教
1)术后观察: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搏动情况,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如:胸闷、头晕等。让患者平卧24小时以后取术侧卧位,做好生活护理,防止电极脱落。
2)一周内禁做术侧上臂上抬、外展、前屈后伸和举重物等动作。对自控力差者注意约束。预防感冒受凉引起咳嗽,避免对起搏器植入位置的胸背部拍打。如出现臂部肌肉抽动应引起重视,疑为导线脱离所致,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3)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低脂易消化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
二、出院后注意事项
1、 学会自数脉率:① 当脉率小于起搏设定频率(多为60次/分)时及时来医院就诊 ②若起搏器频率突然增快,超过90次/分,应来医院就诊。当有头昏、多汗、乏力、胸闷或心慌、血管搏动头胀等症状时及时来医院就诊。
2、 起搏器安置术后,一个月内应少活动头、颈、患侧上肢、避免突然用力或提重物。
3、 一般家用电器除微波炉、电磁炉外都可以接触或使用,电动剃须刀、电理发推子若不直接接触起搏器上方皮肤亦无影响。
4、 理疗中不能应用超短波电疗。
5、 在行口腔科疾病治疗时,第一次用电钻时应同时数脉搏,观察是否有脱落,若有,则不能使用。
6、 外出旅行乘飞机进行安全检查时,应告知检查人员带有起搏器之事,因起搏器的金属外壳会对金属探测器发出反应,但乘坐飞机对起搏器系统无大影响。
7、 安装起搏器后应适当工作和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射击等,以免撞击起搏器部位发生危险。
8、 随身携带一卡片,写明姓名、年龄、家属姓名及联系电话、何时何地安装起搏器,起搏器的类型,一旦有意外,医生便于诊治。
9、 外来的电磁干扰(如内燃机、防盗及武器侦查仪、焊接机、雷达、电台等)可被按需起搏器感知,导致抑制起搏或转为固定频率型起搏器,但起搏器本身可不受损害。患者应注意回避。若患者在靠近或使用电气设备时感眩晕,应尽快离开。
10、安装起搏器后应定期复查,一般安装起搏器第一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若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大多在3个月时要进行专业程控!半年内每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三月复查一次,六年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注意遵医嘱随诊。
【注意要点】
远离磁场及高电压,避免经常触摸起搏器发生器处,如有红肿等及时复诊,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头晕、心悸、黑蒙等发作及时就诊。
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速为预激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二者合占PSVT的90%,常为功能性改变。
医师指导
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心动过速发作突然起始与终止是突出表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者。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
生活指导
一、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1、各种检查前:介绍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
2、术前1 天: 1) 心理评估:有无焦虑不安、担心手术成功与否,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介绍手术成功案例,鼓励康复期患者作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焦虑心理。2) 介绍手术相关知识、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简单手术操作过程、术中配合及注意事项。3) 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做好备皮、皮试,训练床上大小便等。4) 告知要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口服舒乐安定) 、防止受凉重要性。
3、手术日: 1)术前餐少进食、更换手术衣裤;2)术前用药,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3) 术后活动指导:术侧肢体制动12~24 h;4)术后心电监护,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变化,穿刺点有无出血, 局部有无血肿,患肢血液循环情况;5)排尿情况;6)饮食指导,进清淡易消化、少产气(含糖、豆浆、纯奶类)、无刺激性饮食。
4、手术后: 1)康复指导,防治并发症;2)评价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二、出院后注意事项
1、术后2周内仍需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体育活动。
2、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个月。如需长期服用请遵医嘱,如有其他疾病请继续治疗。
3、出院2周后门诊复查,如有心悸再次发作,就近马上做心电图,如心动过速复发,马上到医院就诊。
治疗
1. 偶发患者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通过静脉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律
2. 频发或还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建议尽早行射频消融术多可治愈
3. 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
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
医师指导
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室早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
对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早已明确其预后良好。室早不具有任何不佳的预后意义,因此也就谈不上控制此种早搏对生存的改善。除非症状严重,一般不需要特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潜在恶性室早的远期预后,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CAST试验以后,人们已经认识到,抑制室早并不总是能够减少随访中的死亡。其中有些药物,如Ⅰc类的英卡胺、氟卡胺、莫雷西嗪在抑制了室早的情况下却使长期死亡率较对照组成倍的增加。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证实不减少死亡率,荟萃分析还证实可降低死亡的危险。但同为Ⅲ类药物的d-索他洛尔却使死亡率增加。Ⅱ类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断剂抑制室早的作用并不十分强,但已有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在心肌梗死和心衰患者,β-受体阻断剂可以改善预后,特别是能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这些材料十分清楚地表明,不同类别或同一类别不同种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对死亡率的作用是药物特异的,与是否抑制了室早并无一定的关联。这一观点已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
生活指导
一、控制原发疾病。
二、保持精神乐观。
三、注意劳逸结合。
四、合理饮食调摄。
五、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应绝对住院治疗及卧床休息。
六、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改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为所有治疗措施对这两个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平行的。
缓解症状 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
预防心源性猝死
对于发生过心源性猝死,或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积极药物治疗同时,安装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ICD),可有效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
医师指导
目前常见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对于良性心律失常可给与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多需接受起搏器治疗。
生活指导
一、控制原发疾病:心律失常可以是心脏或其它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应加以重视。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
二、保持精神乐观:心脏的搏动除依靠心脏本身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外,也可受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
三、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
四、合理饮食调摄: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硬不消化及带刺激的食物。吸烟饮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应戒烟忌酒。
五、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应绝对住院治疗及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自行翻身和活动,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
六、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这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1、心律失常患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中老年患者,每天都不应少于8小时。2、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3、要戒烟戒酒,烟酒对心血管系统有刺激与损害作用。 4、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要有规律,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
治疗
1. 对于房早、室早患者如无原发病,可给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即可。
2. 对于房颤患者,尤其阵法房颤患者,控制原发病同时,注意是否有头晕、眼黑等症状,应积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此类患者易出现脑卒中。
3. 对于病窦综合征、缓慢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法房颤转服长间歇有症状患者应积极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
4. 对于心脏疾病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及室速患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可植入ICD治疗。
5. 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经射频消融术根除,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