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什么是胆囊息肉
【应诊专家】毕荣欣,邢台市中心医院(原邢台市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分会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胆胰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委员等。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二十年,擅长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等微创手术,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医学上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凡是有粘膜的部位均可能有息肉生成。一般按照息肉发生的部位来命名,如胃息肉、结肠息肉等,发生在胆囊的息肉则称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按照发生、发展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非乳头状腺瘤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假性息肉)、腺肌增生等。
胆囊息肉是肝胆系统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查体也无典型阳性体征,常常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被查出。而有症状的患者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腹胀、疼痛、食欲减退等慢性消化不良的表现。急性发作时可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症状,查体可有右上腹压痛等。
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患者一般没有症状,查体也无典型阳性体征,而有症状的患者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因此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常见的影像学手段有B超(彩超)、超声内镜(EUS)、CT、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其中B超(彩超)检查因为其廉价、无创、准确率高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
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长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但息肉又具有一定的潜在的恶变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综合患者、息肉、症状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年龄、性别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尤其是男性,胆囊息肉恶变的几率远大于50岁以下年龄组的患者,因此常常将年龄大于50岁列为手术指征之一。
二、息肉本身因素。1、单发息肉;2、息肉直径大于1.0cm,尤其是蒂比较粗大或广基的息肉,或者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并有增大趋势;3、随访中的息肉短期内病变增大、生长速度较快者;4、超声检查发现息肉内有明显的血流信号;5、合并有胆囊结石。
三、有症状的息肉。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息肉,如反复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尤其伴有胆囊功能障碍者,无论息肉大小、数量多少,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无症状、胆囊功能良好、体积较小的息肉可暂不考虑手术,但应密切随访观察,一般以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为宜,如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